然后我又尝试了物理,又度过了一个没有研究思路且倍感孤独的学期。
若干年前的一天,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张杰走出机场,看见一群年轻人簇拥着写着张杰名字的粉丝牌,拿着荧光棒,大声喊着张杰。原来这是粉丝们在欢迎歌手张杰。
袁亚湘认为,如果要从这类事情上有所启发,那就是要审视,正统的科普内容为何没有做到像伪科普一样生动。这些作品往往以半真半假的面貌呈现于公域,让人防不胜防。人们对博眼球的、半真半假的信息趋之若鹜,恰恰说明了科普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不过,袁亚湘认为,许多人做科普都是出于兴趣和热爱,做到这一点的难度还不算大,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要宣贯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现如今,借助AIGC技术的加持,只需几秒,就可批量生产伪科普作品。
院士张杰的人气赶不上一位歌手,院士张杰会焦虑吗?肯定不会。期间,《中国科学报》向袁亚湘抛出了上述问题。激光器实验必须使用易燃易爆且毒性很大的化学试剂,而强红外激光的散射也对眼睛造成损伤。
我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液相超快光谱就是何老师鼓励我去做的,在基础概念研究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何国钟谦逊、温和、宽容的风格也在研究组代代相传,成为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60年代初,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连化物所开展了火箭发动机燃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家庭,小时候却遭受了诸多磨难挫折。
大学毕业后,何国钟整整24年都没有回家,家里也联系不到他,只是每个月能收到他寄的钱。在何国钟八十多岁的时候,经常能看见他参加报告会拿着相机在拍摄着什么。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经历,每次试车之后,燃烧后产生的废气难以扩散,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人员的健康。90年前的5月5日,伴随着一声啼哭,何国钟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他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随后这里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他视知足不辱为人生底色,将自省奉为圭臬,要求自己处世谦虚。
后来,何国钟到几所国外的大学实验室做讲学或研究,父母去世的时候,他都身在国外工作,没能赶回来送最后一程。每每想到此,何国钟都会陷入长久的沉默。他们将两吨的大油焦块粉碎后,又通过手工的方式一点点过筛,终于得到了合格的焦炭粉粒。从那时起,建设祖国的信念便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埋藏在了何国钟的内心,也成为了他后续在科研道路上摸爬滚打前进的动力源泉。
但父母从小就树立了良好的教育理念,一直都节衣缩食,为了供孩子们去更好的学校学习。然而逃亡途中,他们又再次遭遇到了日寇,大家只得拼命往山上跑,清晰地能听到自己的喘息声和心跳声。
但是所内的新闻我会按时汇总给他,他都认认真真逐句研究,不理解的还会来问我。何国钟在一次报告中,阐述了自己对知足的理解:要知足地对待名和利,如果仅仅为了名利而跟风式地做研究,缺乏自主创新,做出的成果也不会具备很大的科研价值。
他经常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让学生们出国深造,深受学生们的认可。这里有一个叫狮西沙坳的小小村落,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富饶的鱼米之乡,静谧、宁和、古朴的气息令人顿失浮躁,心生安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沿着西江两岸向西推进,企图由此打通攻打四川重庆的西南通道。何老师日常生活中非常谦逊,他曾说过谁会谁就是老师。知足不辱是何家的家训,由父亲何景斌亲手书写,要求子女在知足的同时还要立志奋斗,不辱祖宗。在与死神擦肩的一瞬间,何国钟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研究是不是要成功了? 何国钟与同事探讨问题。
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5 8:36:3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何国钟:枪林弹雨背后的小家大国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内,有一位称呼为何大帅的研究员,此前沿着研究所蜿蜒的道路上下山,总能碰见他从旁边经过,举步生风。经过几年日以继夜的奋斗,何国钟团队在中国首先研制出固体粒子密相输送小型流态化双反应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现在这幅知足不辱的家训几经搬家,仍然保留在何顺仪家中,并成为何家几代人知足不奢、勤勉工作的座右铭。大连化物所供图 小家:南海走出的小镇少年 研究果然成功了。
他是怕自己跟不上,有些观点当场吸收不了,就记录下每一条学术观点,回去再慢慢思考。为了躲避日寇的袭击,何国钟又随父母逃到附近乡下避难。
何国钟院士八十华诞学术报告会留影。1951年,何国钟毕业于广州培正中学后参加了全国首次统一高考,并且顺利地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工系。尽管时间已流逝多年,这些惨痛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何国钟和团队终于在火箭燃烧的稳定性、完全性、均匀性三方面达到预期指标。
另一位与何国钟共事的同事丁俊霞说道。而他恰巧往旁边的空地走了两步,才躲避掉了这场灾难。
刘建勇回忆起第一次见何国钟的时候,他穿着一件蓝色的夹克衫,笑着欢迎他,而这件夹克衫一穿就是二十几年。他也一直奉行着这一理念,以诚待人,对领导、同事、学生全都一视同仁。
作为室主任及课题组长的何国钟,认为这个奖是集体努力的结晶,在获奖名单中,他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最后的位置上。这一切动力的开端,都要来源于他自始至终镌刻在内心的毋忘国耻。
刘建勇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何国钟积极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有一次,何国钟好不容易发现了一篇有关推进剂点火延迟期的文献,结果看起来仿佛天方夜谭,里面密密麻麻全部都是法文。但是提到过往印象最深刻的时候,这些仿佛都消失了,何国钟眼前,只有六十多年前站在火箭喷口面前的时候,因为发动机异常提前点火,火焰喷射而出。
二妹何法仪任职于北京林学院物理系。1991年,何国钟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还没松一口气,何国钟立刻又被抽调去了另一个工作组。这背后,是何国钟将知耻不辱奉为圭臬的六十余载研究岁月。
但是,何国钟的愿望却没有实现。大连化物所供图 转眼何国钟已九十岁高龄,虽然不能在研究第一线奋斗,但是他依然关心着研究的进展,经常会念叨起自己在实验室的日子。